3月14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宣布,美國已在WTO爭端解決機制項下提出與印度的磋商申請。此次磋商申請涉及的爭議事項為印度的出口補貼計劃,包括印度商品出口計劃、出口導向型企業計劃以及針對具體產業的計劃等,如電子硬件技術園區、經濟特區、資本貨物出口促成計劃、免稅進口用于生產出口商品的計劃等。美國認為,這些明顯的出口補貼為印度提供了財政利益,允許其以更低的價格出售貨物,不利于美國工人和制造商。萊特希澤稱,這些出口補貼計劃通過創造不公平的待遇對美國工人造成了損害。美國認為,印度通過這些計劃免除了一些關稅、稅收和費用,減少了進口稅責任,對眾多印度出口商有利,涉及鋼鐵產品、藥品、化學品、信息技術產品、紡織品服裝等領域。根據印度政府的文件,印度有數千家公司每年從這些項目中獲得超過70億美元的補貼。美國在磋商申請文件中提供的數據顯示,印度2015年啟動的商品出口計劃迅速擴大,現已包括8000種合格商品,數量較剛啟動時幾乎翻了一番;2000~2017年,經濟特區的出口增長60倍,其中,2016年經濟特區的出口占印度出口總額的30%,超過820億美元。此外,2000~2016年,印度出口導向型企業計劃及針對具體產業的補貼計劃,包括電子硬件技術園區等的出口增長了160%。美印之間此前關于印度國家太陽能計劃的爭端尚未完結,加上此次涉案的出口補貼計劃,均是美國特朗普政府當前的關注焦點,而針對印度的發案也或將是美國踐行其“利用所有可用工具”承諾的“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