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觀察家格雷戈·伊普日前在《華爾街日報》撰文稱,巨額的減稅和更高的聯邦開支將推高進口,進一步擴大貿易逆差,最終結果是特朗普總統“喜歡”的減稅政策反過來將加深他“厭惡”的貿易逆差,兩種目標互相矛盾。文章稱,特朗普總統最根深蒂固的經濟理念就是“貿易逆差是一件壞事”,然而他簽署的減稅政策很有可能會在接下來的數年中加重他極其厭惡的貿易逆差,從長期來看,更大的貿易逆差將會使美國人民的經濟狀況更加糟糕。這不是因為外國人偷走了美國人的工作,而是因為美國人不得不向外國人借更多的錢以維持現有的生活水平。借貸產生的利息將會消除掉一大部分減稅的好處。文章指出,擴大進口是防止經濟過熱的安全閥。這是為什么經濟學家并不關注解決貿易逆差問題——貿易逆差替代了投資減少,甚至是經濟衰退。但是特朗普將貿易看作零和游戲,出現逆差就證明美國輸了。他的貿易計劃就是要糾正這一點,重新協商北美和韓國自由貿易協定,對鋼和鋁施加關稅,威脅要向1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征收關稅。然而這些措施對于貿易逆差產生的影響就算有也是微乎其微。關稅將使得美國的一些鋼鐵訂單從國外轉向國內,但是許多進口商品在美國國內并沒有替代品。與此同時,美國公司將不得不為進口的商品支付更多,或者在出口市場遭受報復性關稅帶來的打擊,銷售額很可能會下滑。國會預算辦公室認為,減稅后,美國的GDP未來10年年均增長0.7%,人均710美元,但是GNP(沒有計算外國人收入)只增長0.4%,人均470美元。換句話說,1/3的經濟增長沒有進入美國人的腰包,而是被購買國債的外國人獲得。文章最后稱,特朗普總統上臺執政時宣稱將把美國人從來自外國人的掠奪中解救出來,但是很有可能在他下臺的時候,美國比以往更加負債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