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美國宣布解除對蘇丹長達20年的經濟制裁,制裁令廢止后,美國將解除對蘇貿易禁運,蘇丹在美資產也將“解凍”,美國公司和個人將被重新允許參與對蘇能源等領域合作。
當時有外貿人反映,出口蘇丹還是比較順暢的,通過香港離岸賬戶收款,然后轉到中行賬戶。
但今年蘇丹收匯又急轉直下,銀行一聽蘇丹,紛紛表示我們不收。
首先簡單講一下談蘇丹客人需要了解的前因后果和背景知識:
美國政府是在1993年將蘇丹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并自1996年起對蘇丹實施經濟制裁。1997年,當時的克林頓政府指責蘇丹繼續支持恐怖主義活動,宣布對蘇丹政府進行“凍結資產”、“貿易禁運”等進一步制裁措施。美國財政部嚴格監管著眾多國際金融機構的涉蘇行為,大量與蘇丹進行貿易往來的第三國公司和個人也受到了波及,所以即使是正常的對外貿易,蘇丹做起來也很難很難。
雖然在2017年10月美國宣布解除對蘇制裁,但蘇丹仍被美國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繼續遭受美方武器禁運、取消經濟援助及其他金融限制措施。
*2011年,蘇丹又分裂成蘇丹(Sudan)和南蘇丹(Republic of South Sudan)兩個國家,我們這里主要談蘇丹(首都喀土穆),南蘇丹仍處于戰亂和貧窮之中。
為什么蘇丹收匯難?因為銀行根本不敢收。舉個例子,2014年時有一個震驚金融界的事件,法國巴黎銀行(BNP)被美國聯邦與州級政府部門指控說,這家法國最大的銀行為蘇丹和其他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國家轉移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BNP在通過紐約分行和更廣泛的美國金融系統處理交易時,刻意隱瞞了蘇丹及伊朗客戶的姓名。最后的結果是BNP認慫(不然它就別想再做美元業務了),繳納了高達89億美元的罰款,也創下了最高額罰款的記錄。
我們國家的農行也踩雷過,那是在2016年,首先是7月,美聯儲要求中國建設銀行加強對其美國分行在反洗錢方面的合規控制,但建行收到的只是警告,而非處罰。然后在當年11月,美國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表示,中國農業銀行因為違反紐約州的反洗錢法規,以及隱瞞涉及俄羅斯及中國的金融交易,銀行方面需要支付2億1500萬美元的罰款。
所以你說,還有哪個想做美元業務的銀行敢頂風作案?(別說昆侖銀行,它早就列在美國的制裁名單上了。)
中行甚至查詢到目的港是蘇丹就不予收匯,不管是從迪拜還是從香港來的錢。
國內銀行的話,據一些朋友建議,華夏銀行也許能夠收匯,可以詢問一下銀行的工作人員。
不過最新的進展是今年4月底,美國助理財政部長馬歇爾·比林斯利去了蘇丹首都喀土穆,與蘇丹政府官員進行了會談,主要目的是為恢復美國與蘇丹銀行業關系做努力。最終是不是真的能完全解除制裁,我們拭目以待。
另一個對中國出口商的利好消息是,從2018年3月1日起,蘇丹不再要求進口商提供裝運前檢驗證書,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從3月1日開始不再受理蘇丹CIQ監裝,出口至蘇丹的產品將享受更加快捷的通關體驗。
那么出口蘇丹是不是要迎來春天呢?其中的風險也并不小。本以為制裁部分解除了,蘇丹經濟會有所好轉,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反而加速惡化,本幣貶值嚴重,通貨膨脹高企,政府財政入不敷出……
目前蘇丹領導層的主要策略是削減政府開支、增大石油產量,并制定旨在擴大出口的系列政策,以改善當前經濟狀況。
于是我們看到,蘇丹央行2月7日公布了一項法規,要求所有進口產品需要申請許可證,且沒有緩沖期。
外媒報道:蘇丹中央銀行禁止進口,預計會造成“災難性后果”
蘇丹央行禁止任何代理使用自己的外匯來進口物資。蘇丹國家進口商會計劃向中央銀行行長提交一份抗議備忘錄,其表示,該銀行目前的政策傷害了進口和進口商。
福步論壇外貿人反饋蘇丹進口政策更改
自美國解除經濟制裁后,蘇丹國內進口需求猛增,蘇丹鎊對美元持續大幅貶值。蘇丹政府2017年11月宣布,將采取措施阻止蘇丹鎊對美元等外幣持續大幅貶值,并表示將對擾亂秩序的外匯交易商和經紀人采取法律手段。與此同時,2017年11月,蘇丹總統巴希爾親自主持召開會議,研究啟動一攬子措施提振本國經濟,其中包括限制非必需品進口等,以保護蘇丹本國產業,緩解外匯極度短缺狀況。
*2011年南蘇丹分裂出去,但石油資源主要在南蘇丹,所以蘇丹曾經主要的外匯來源-石油,現在也沒有了。
路透社4月底的報道《蘇丹石油短缺,美元危機阻礙蘇丹進口》
蘇丹財政部從2018年起調整蘇丹鎊兌美元的官方匯價,從此前的1美元兌6.9蘇丹鎊調整為1美元兌18蘇丹鎊,貶值約61.4%。2018年2月,蘇丹中央銀行再度決定大幅貶值本國貨幣,將美元兌蘇丹鎊的官方匯率調整為1美元兌30蘇丹鎊。黑市上甚至出現了1美元兌40蘇丹鎊的歷史新低!
這意味著,蘇丹進口商在從中國進口商品時以美元計價的價格更高了,成本不斷提高,很可能會出現毀約的情況。
在目前蘇丹復雜的經濟形勢下,我們出口商需要引起警惕,一方面注意收匯渠道是否順暢,另一方面注意市場風險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