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6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帶領中方團隊與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帶領的美方團隊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就兩國經貿問題進行了磋商。雙方就落實兩國在華盛頓的共識,在農業、能源等多個領域進行了良好溝通,取得了積極的、具體的進展,相關細節有待雙方最終確認。報道指出,中美之間達成的成果,都應基于雙方相向而行、不打貿易戰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臺包括加征關稅在內的貿易制裁措施,雙方談判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不會生效。據美聯社6月3日報道,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美中兩國官員討論了北京作為其減少對美貿易順差承諾的一部分可能將購買的特定美國出口商品。外媒稱,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此次中國行的主要任務是與中方就增加美國對華出口進行談判。德國之聲電臺網站6月2日報道,如果要威脅到中國的經濟轉型計劃、阻礙其發展成為全球技術領頭羊的雄心,那么北京可能不會輕易答應。報道指出,特朗普政府再次對華“出擊”,反映了美國對中國這個潛在的科技領域競爭對手存在的顧慮。惠譽評級公司旗下的BMI研究公司在一份報告中分析了中美貿易沖突中的關鍵因素:“美國聚焦于所謂的工業重要技術,這使得兩國之間(貿易沖突)升級的風險增高。”該報告認為,中國不會愿意接受那些可能會威脅到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措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