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聯社7月6日報道,美國對34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的首輪關稅6日起生效,中國也開始對同等金額的進口美國產品加征關稅。若關稅行動升級,很可能導致物價上漲,增加那些零部件依靠進口的企業的成本,引發金融市場動蕩。在首輪關稅行動中受到沖擊的群體,如美國農場主已在擔心會出現最壞的局面。特朗普政府首輪對華關稅行動把目標定在工業品,而沒有對準消費品,試圖限制關稅對美國居民的影響。但此舉將推高一些依賴從中國進口機械和零部件的美國企業的成本,可能迫使這些企業將成本轉移給企業客戶,而成本最終還是落到消費者頭上。另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7月5日報道,中美雙方互征關稅措施可能首先會給美國的如下幾個領域造成傷害。(1)美國消費者可能會為普通電子產品支付更多費用。據代表美國多家技術公司的美國信息技術產業協會分析,美國消費者很快會看到某些“日常用品”的售價上漲,包括電腦、手機、恒溫器以及那些使用LED照明技術的產品,因為特朗普政府準備懲罰的由中國生產的數百種零部件是制造LED燈、傳感器、打印機和掃描儀等各種設備必不可少的。如果制造商為零部件支付更多費用,那么相關成本通常會傳導給消費者。(2)美國企業可能會失去競爭優勢。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布的報告稱,對華征稅清單上的產品主要是美國制造業需要使用的一些零部件,這意味著特朗普的對華征稅提議會降低美國企業的競爭力。(3)美國農場主。中國對美國同等規模征稅對象包括大豆、龍蝦和豬肉等商品,這意味著對中國消費者和商家來說,美國商品會更貴,這會對現在需要到處尋找買家的美國農場主和制造商造成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