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富士產經商報》報道,美國經濟界對美國加征中國產品關稅引發的最壞事態加強了警惕感。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在繼此次征稅后,兩周內可能還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16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美國經濟界有聲音稱,“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今后將迎來最壞時期”。報道稱,美國企業和行業團體之前就主張,以中國不公正貿易行為導致美國知識產權被侵害為由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是錯誤的。為了應對加征關稅導致的成本增加,企業不得不考慮減產、裁員或是將業務轉移到美國以外。報道稱,美國通用電氣認為政府對飛機、醫療設備零部件等產品征稅會對美國商業活動和就業造成打擊,試圖讓政府將34種產品排除在制裁清單之外。很多企業都像通用電氣那樣,要求特朗普政府撤銷加征關稅,但訴求沒有被滿足。因此,美國企業為了預防爆發全面貿易戰,正加緊制訂緊急應對計劃。報道稱,據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組織估算,第一輪加征關稅預計會導致該行業組織成員成本增加2000萬~3500萬美元,可能會影響到收益,而第二輪征稅將重點放在了高科技產品上,所以可能會造成至少損失5億美元的打擊。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列舉的第二輪加征關稅的對象包含塑料制品等,所以貿易摩擦的影響還會波及到化工行業。美國化學委員會國際貿易負責人艾德·布里吉特瓦稱,“因為第二輪加征關稅和中方反制措施,美國從中國進口的22億美元化學塑料制品和美國向中國出口的54億美元相關商品將受到影響?!?/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