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7月份進行的企業調查,美國與中國、歐洲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將在中長期給企業帶來負面沖擊。該調查于7月2~13日進行,調查對象為注冊資本1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060萬元)以上的中型和大型企業,共發放了483份調查問卷,約有250家企業回復了問卷。調查顯示,包括制造業的非制造業在內的超過40%的受訪大中型企業表示銷售額和訂單將出現下滑。關于2018財年的設備投資計劃,約有25%的企業將有所削減;對外投資方面,約有30%的企業預計將有所下滑。調查顯示,認為銷售額和訂單短期將“減少”的企業占比19%,但中長期所占比重達42%。其中,認為中長期銷售額和訂單將減少的制造業企業占比為44%、非制造業企業占比40%。由此可見,貿易摩擦的沖擊幾乎波及了日本所有領域的企業。在貿易摩擦給不同行業企業帶來的影響方面,企業列舉了包括“出口減少導致開工率下降”(化學)以外,還有“中美企業回歸國內生產趨勢增強、可能迫使企業重新思考生產基地的設立”(橡膠),以及“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樂觀情緒正在消失、制造業企業對設備投資的消極將影響企業業績”(電機)等等。從地區來看,預計中國和北美銷售額下降的企業所占比重超過25%。這其中,認為在中國銷售額下降的企業來看,“批發”企業占比達到50%,“紡織和造紙”企業占比45%,“化學”企業占比43%,“電機”企業占比38%。而認為在北美銷售額下降的企業中,“運輸機械”企業所占比重最高,達到60%。此外,被調查企業還列舉出了所面臨的以下風險:“墨西哥汽車產業下滑”(電機)、“亞洲半導體設備投資減少”(電機)、“對北美出口減少”(運輸機械)等等,而上述領域大多是美國作為制裁對象或者加征關稅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