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大選結束已經1個月有余,馬來西亞反對黨希望聯盟獲勝,內閣就職,新的政策相繼出臺。而中國對馬來西亞的投資迅速成為關注的焦點,因為新政府聲稱要重新審查來自中國的投資項目。
一、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情況
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馬來西亞吸引中國投資的規模都相對較小,而新加坡是中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最大的外資吸收國,其次是印度尼西亞、泰國和越南。
2012年之前,中國在馬來西亞的重點投資項目包括:2001和2004年華為和中興在馬來西亞電信領域的投資,2008年中國吉利集團在馬來西亞汽車制造領域的投資。
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馬來西亞作為重要的“一軸兩翼”的軸線戰略國家,獲得的來自中國的投資迅速增加。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統計顯示,2012~2015年,中國對馬來西亞直接投資增長超過10倍,已累計超過33.8億美元,領先于美國、日本和新加坡。
世界銀行和馬來西亞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2016年,中國國企在馬來西亞建造和投資的項目達356億美元。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MIDA)對中國在馬來西亞制造業領域的投資統計顯示,2016年,已經獲批準的中國對馬來西亞制造業的投資額達到48億令吉,而2010年僅為6億令吉,中國首次成為馬來西亞制造業的最大投資國,占馬來西亞同期獲批準的外商投資總額的17.4%,共33個項目。
2010~2016年,中國累計對馬來西亞投資182億令吉,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方面。與此同時,在全部282個獲得審批的中國相關制造業項目中,總價值140億令吉的197個項目已經實施,創造30341個就業機會。
二、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引起廣泛關注
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實施“走出去”戰略,對外投資增加,包括在馬來西亞的投資。然而,真正引起馬來西亞國內對中國投資關注的是,Edra下屬的電力資產出售給中國廣核集團(CGN)。
2015年11月,馬來西亞國家投資基金一馬發展有限公司(簡稱1MDB)將旗下Edra子公司整體出售給中國廣核集團,中廣核以現金支付98.3億令吉(23億美元)的股權價值,承擔Edra經營業務的所有相關債務和現金。
2016年10月31日~11月6日,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訪華,中馬兩國政府簽署16項政府對政府、14項企業對企業的諒解備忘錄和協議。其間,中國對馬來西亞投資迅速增加。同時,馬來西亞國家投資基金一馬發展有限公司(1MDB)的腐敗案浮出水面。由于1MDB廣泛參與了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盡管馬來西亞國內對外國直接投資總體持歡迎態度,但仍有相當多的人士對中國在華投資日益增多持不同意見。
比較有影響力的,馬哈蒂爾在當選之前曾多次狠批馬來西亞政府將土地拱手讓給外國人,慢慢“侵吞”馬國土地。馬哈蒂爾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1MDB所欠債務過于龐大,因此,納吉布必須尋求中國的投資。
2017年7月20日,馬來西亞具有影響力的新聞網站《當今大馬》稱,聯昌國際銀行集團主席納西爾敦促馬來西亞政府應詳細審查“一帶一路”政策下的中國投資。特別指出,東海岸鐵路項目(ECRL)應該被徹底審查,而項目不應該僅根據投資規模衡量,也應該衡量其價值。
2018年6月5日,馬來西亞政府發表聲明稱,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已承諾重新審核所有中國基建項目,并就一切“不平等條約”重新展開談判。新近審查的兩個項目分別是,從馬來西亞西南部的馬六甲和波德申至該國北部的日得拉輸油管道項目(MPP),以及婆羅洲島從金馬利斯天然氣總站至山打根和斗湖等城市的天然氣輸送管道項目(TSGP)。兩個項目的造價分別為53.5億元人民幣和40.6億元人民幣。馬來西亞從中國進出口銀行獲得85%的項目融資,并計劃發行伊斯蘭債券為剩余的資金缺口融資。兩個項目都被授予中國石油管道局。6月6日,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宣布,將指派該國財政部長林冠英前往中國,重新談判一些中資項目合同內容。
被馬哈蒂爾點名為接班人的馬來西亞前副總理安瓦爾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采訪時稱,支持新政府重審中資合同,此舉目的是清除前政府簽訂的一些不規范交易,并非要冒犯中國。中國應該清楚地知道,馬來西亞已經換了政府,政策也有所改變。
二、馬來西亞國內對中國投資的關注點
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到底動了馬來西亞哪塊兒“奶酪”呢?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2018年2月發布報告,從馬來西亞的立場和角度分析了中國對馬來西亞制造業投資的動機、與制造業相關領域投資的聯動效應、中國對馬來西亞的貸款情況??梢钥闯?,中國的人才、技術和資本進入馬來西亞的制造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對馬來西亞國內的企業競爭、國家債務均形成巨大壓力,從而引發了馬來西亞對中國投資的擔憂。
中國資本進入馬來西亞制造業的動機。馬來西亞國內市場規模小,對外資的吸引力較低。而中國進入馬來西亞制造業主要動機是希望通過馬來西亞的渠道進入國內和其他與馬來西亞具有貿易協定的國家市場,包括作為進入東盟市場的跳板。比如,對太陽能部門的投資,是為了規避美國對原產于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征收反傾銷稅;對紡織行業的投資是看中當時正在談判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關丹工業園區的鋼鐵生產是在出口限制的情況下進行的,因為馬來西亞只允許在國內市場銷售某些非產自馬來西亞的鋼材;吉利對寶騰的投資確實為企業提供新技術,滿足高排放標準的發動機、混合動力發動機和純電動發動機,這將使寶騰能夠在東盟其他市場開展業務。
中國在馬來西亞制造業相關領域投資的聯動效應。特別是在港口和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這些投資將使中國在馬來西亞其他地區和東盟其他地區的生產活動更加便利。關丹港位于馬來西亞與中國東部港口之間最快、最直接的航線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關丹港的擴張,包括批準其作為自由貿易港,以及與其相連的關丹工業園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另一個重要的項目就是東海岸鐵路(ECRL),該鐵路建設將使貨物運輸節省大約1.5天的航行時間,馬來西亞政府為中國在上述地區的投資提供了包括土地在內的多項優惠措施。
中國對馬來西亞的非外國直接投資項目:貸款和技術合作。政府對政府項目的融資主要是貸款,通過附屬公司進行交易,中國提供所需的技術。這些交易的數據并沒有包括在外國直接投資數據中。相反,這些交易被歸為馬來西亞國際收支表中的“其他投資”,但國家并未對其進行公布。因此,僅從政府公布的外國直接投資數據來看,實際上低估了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規模。
東海岸鐵路項目(ECRL)就是一個例子,該項目預計總投資為550億令吉,以3.25%的利率獲得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占項目總投資的85%),另外15%的項目款將通過發行伊斯蘭債券獲得,并成立專門機構對該項目進行管理。
馬來西亞蘇里亞沙巴天然氣管道項目(TSGP)得到中國進出口銀行貸款,由馬來西亞政府擔保。馬來西亞政府全資機構蘇里亞戰略能源有限公司已經建成,負責該項目的投資建設,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CPP)是該項目的設計、采購和供應方。
2017年11月啟動的數字自由貿易區(DFTZ),其兩個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為了幫助中小企業的電子物流樞紐中心。該物流樞紐的建設將分兩個階段開發,第一階段馬來西亞郵政公司投資1400萬美元以升級和更新設施;第二階段是綠地開發項目,由馬西亞機場控股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旗下物流部門的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截至2018年2月尚未披露相關金額和條款。
綜上,馬來西亞對中方投資的擔憂主要體現在:
(1)中國對馬來西亞制造業領域的投資更多地是將馬來西亞作為通向其他國家的出口平臺,直接或間接地利用了馬來西亞政府的財政和非財政優惠措施。
(2)馬來西亞國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國籍工人和專業人士的進入,對馬當地勞動力和企業形成了極大的競爭壓力。馬來西亞移民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籍工人在建筑業和服務業領域最多,在制造業和農業領域相對較少。馬來西亞中小企業認為,中國企業傾向于在對外投資中控制整個供應鏈,并控制價格。
(3)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的大型項目具有較高的經濟風險,這些項目的資金來源是政府擔保的貸款,而并非直接投資。在國內財政緊縮日益加劇之際,高風險項目容易導致巨額債務危機。
三、最終結論
通常情況下,外商直接投資帶來資本、創造就業和技術轉讓的機會。中國對馬來西亞制造業的投資與其他外國直接投資一樣,具有通過就業和技術轉讓促進經濟增長的潛力。但是,技術轉讓和潛在經濟促進的程度取決于當地公司和工人的吸收能力、跨國公司的全球和區域戰略以及東道國政策等多種因素。
中國在馬來西亞的投資引發當地的擔憂和重新審核,與馬來西亞的國內環境有密切的關系。同時,中國對馬來西亞投資遇到的問題很可能在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存在,應該引起重視,并盡量避免。正如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建議的,外商投資的風險隨融資形式和項目規模不同而不同,而非公企業的投資對項目的可行性更加重視,其成功的概率更高;對于由公共資金資助的大型項目,提高項目財務的透明度,將緩解公眾對這些項目的疑慮和反對。
(機工智庫研究員 史云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