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宣布對16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后,8月9日,中國政府宣布了對等規模的關稅措施,將對石油、鋼鐵和汽車等160億美元美國輸華商品加征25%關稅。雙方新關稅都將于8月23日生效。此次中方征稅清單上共333個稅則號,其范圍涉及冶金原材料,包括煤、航空煤油等能源產品、基礎化學品,各類大中小型車輛,自行車及配件,光纖,核磁共振等產品。這場針鋒相對的戰斗迄今并未抑制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據8月8日中國海關統計,7月,中國進出口較此前數月有不俗表現。7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6萬億元,增長12.5%。其中,出口增長6%;進口增長20.9%。這與前幾個月有了較大提升,以人民幣計價,4月出口同比增長3.1%,5月出口同比增長2.8%,6月是3.1%。這是7月6日美方開啟第一輪關稅措施(即對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25%的關稅)、中方即時反制之后的首次進出口統計。中國7月進出口回升,除了外部經濟環境尤其是美國經濟前兩季度的強勁回升以外,中國經濟回升也帶來了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等主要國際機構對2018年全球貿易增長率的預測仍保持相對樂觀。根據世貿組織統計數據,今年前4個月,全球70個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合計出口、進口值(按美元計價)同比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而對比1~7月中美雙邊進出口與今年上半年的狀況,中美雙邊貿易在持續走弱。據海關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對美出口增長5.4%,增速較上年同期(下同)下降13.9個百分點。其中,6月對美出口增長3.8%,增速下降23.8個百分點。前7個月,中美貿易總值為2.29萬億元,增長5.2%,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3.7%。其中,我國對美國出口1.66萬億元,增長5.6%;自美國進口6250.1億元,增長4.3%;對美貿易順差1.04萬億元,擴大6.4%。一般貿易政策對海關統計數據產生影響,要等3~6個月之后。7月進口的回升,包括中美貿易摩擦互征關稅的預期下,企業搶出口、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原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等因素;出口回升,原因則為搶進口、人民幣匯率自3月起對美元下跌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