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這次16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清單為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最近專門為是否加征關稅舉行聽證會,共有來自美國化工、電子、光伏等行業的82位代表發言。他們普遍擔憂加征關稅會提高企業成本,造成就業崗位流失,最終損害美國經濟,降低美國產業競爭力,甚至使有些中小企業被迫關門。最終,與會代表當中只有6人贊同加征關稅,占比約為7%。實際上,就在這幾天,美國國內不斷傳來壞消息:美國基礎電子產品公司8月6日宣布,兩個月后將關閉設在南卡羅來納州的電視機廠,并在此前將該廠134個工作崗位削減126個,原因是美國政府“對來自中國的不少商品、包括電視機主要零部件加征關稅”導致成本增加。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如果美國對全球開征25%的汽車關稅,大約有19.5萬美國工人將在1~3年內失業,如果其他國家采取反制措施,美國將損失約62.4萬的工作崗位。美國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8月7日發布調查顯示,關稅擔憂迫使約1/5的美國企業需重新評估、推遲或放棄其投資計劃。該機構指出,目前貿易摩擦對美國企業投資的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如果局勢進一步升級,美國企業投資的負面影響可能會繼續擴大。就在美方宣布決定對16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后,有美國網友指出,這意味著美國消費者成本會上漲25%,而這種負擔會不均衡地落在低收入群體身上,因為他們消費的中國產品比例更高。此外,美銀美林最新指出,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是美國上世紀80年代糟糕政策的重演,和30年前一樣,美國消費者將成為貿易戰的最大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