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拉斯維加斯世貿中心成員消費電子協會主席加里?夏皮羅在協會網站刊文表示,對中國加征貿易關稅將導致美國高科技公司產品提價并失去競爭力,且最終將導致美國國內企業裁員。8月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第二份價值16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最終征稅清單,并表示將從8月23日開始向279項中國商品征收25%的關稅。夏皮羅稱,“新清單包括多種技術產品,其中58種對我們協會成員的業務至關重要。對這些產品加征關稅將使美國失去工作崗位。對中小企業尤其危險。”報道稱,加征關稅將主要對半導體(2017年的進口額為11億美元)、閃存塊(7.54億美元)和集成電路(7億美元)構成影響。夏皮羅指出,對制造商來說,關稅將導致價格增長,其結果是美國消費者的消費成本增加,這一切都將阻礙經濟增長。他稱,“對價值5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在創造1個就業崗位的同時卻會失去4個。而如果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那么情況會更糟。”美國Axios新聞網此前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白宮在華盛頓與科技公司代表舉行了閉門會談,試圖降低因對中國加征額外關稅而引發的擔憂。另據美國報業辛迪加的文章稱,始于美國總統加征鋼鋁關稅的貿易沖突,現在正迅速演變成同中國的全面貿易戰。文章認為,如果說美國的目的僅在于阻止中國制造業崛起計劃,那么,毫無疑問,這幾乎達不到目的。相反,美國的行為只能堅定中國領導人鼓勵創新、取得技術優勢的決心。因為他們明白,不可能指望別人,而美國的行為又極具敵意。隨著對中國商品需求的減少,人民幣匯率也將貶值,這將降低美國加征關稅的效果,同時提高中國相對于其他國家的競爭力。中國將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經濟。中國希望過渡到基于內需而不是投資與出口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美國報業辛迪加的最后結論是,美國不過是在幫助中國完成已經在努力要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