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在美國就對華征稅進行的聽證會上,近 400 名美國企業高管出席,另有數千人以書面形式參加。一些公司在會上進行了密集游說,向美國貿易代表發出了大量信函,希望獲得豁免,部分公司部分產品最終得到豁免。然而,包括沃爾瑪和通用電氣在內的多數企業都未能獲得豁免。這些信函和聽證記錄表明,中國已經成為某些工業商品的全球特大型生產商,而美國工業已經開始依賴這些商品。美國公司認為,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在其他國家找到替代生產商,但這些產商會利用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提高對美國買家的價格。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 年 1~7 月美國進口的幾種原料中,中國商品均占據了主要份額。《華爾街日報》刊文表示,特朗普政府對一些從中國進口的特定商品采取關稅豁免,印證了美國對中國的依賴,更暴露了自身的戰略弱點。例如, 用于制造電動汽車電池電解質的氟鹽和碳酸鹽酯,就在 297 種豁免商品的名單中,美國的進口商無需為之支付額外的 10%關稅。能源公司開采石油天然氣時需要的礦物重晶石,以及藥廠生產止痛藥時用到的布洛芬(近九成來自中國),也同樣享有豁免。此外,美國在稀土進口上更是離不開中國,這種礦物是制造諸如 iPhone 等高科技產品所必需的,而中國占全世界稀土產量的 97%。目前,美國政府已經將稀土礦物排除在最初的關稅范圍之外。這些被免除關稅的商品,暴露了美國一系列產業的弱點。這些尋求豁免的企業一致認為,中國是不可或缺的供應國。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美國在箱包、冰箱和吸塵器等消費品進口方面也嚴重依賴中國。盡管中國占據了此類消費品 80%的進口份額,但特朗普政府仍一意孤行地對之加稅。商家表示,美國消費者可能最終會承擔大部分成本。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首先發起非關稅性措施,比如減少從美國購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