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當前國際地緣局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明提醒,更須警惕美國對中國發起金融攻擊。張明認為,美國有可能對部分中資金融機構采取罰款、凍結資產與限制交易等金融制裁措施。“未來,美方可能挑選一家或多家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商業銀行美國分行,聲稱該行幫助伊朗(或朝鮮)提供跨境資金服務或其他類型的金融服務,違反了美國的相應法律,因此要課以巨額罰金,甚至停止該行的部分業務。同時,還可能將制裁范圍擴大至中國商業銀行境外分行,并通過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切斷其支付清算通道。類似于中興通訊的案例可能在中國金融機構再次上演,對此,應該做好充分準備。”張明認為,美國對中國全面金融制裁不太可能,但必須警惕美國將金融制裁的目標對準與朝鮮或伊朗等已被或即將被美國制裁的國家存在資金交易的金融機構。中國與海外的跨境資金交易大多通過SWIFT進行報文轉換,這就使得在面臨美國的金融制裁風險時,國內的金融機構難以做到有效規避。因此在國際地緣局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美國對中方部分金融機構采取罰款、凍結資產與限制交易等金融制裁的可能性不容低估。若美方利用SWIFT與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HIPS)切斷清算支付通道,將給被制裁機構帶來重大損失,可能使得其涉外業務陷入全面癱瘓。以“石油美元”為代表,美元作為最普遍的國際支付工具目前仍有較強的不可替代性,這也為美國建立全球金融霸權奠定了極好的基礎;同時,美國建立的SWIFT與CHIPS為主體的跨境資金清算系統與跨境金融基礎設施,為金融制裁提供了技術保障。一旦某金融機構被CHIPS切斷支付通道,那么其跨境美元業務便面臨癱瘓。而一旦某金融機構被SWIFT切斷報文轉換通道,那么該金融機構不僅無法通過美國進行資金的跨境交易,還無法通過歐元、日元、人民幣、英鎊等其他貨幣進行跨境交易,該金融機構的跨境交易業務基本宣告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