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8年7月25日美歐達成貿易“休戰”聯合聲明以來,歐盟在5個月內購買美國大豆的總量翻了一倍多,自美國進口大豆總量超過520萬噸,較2017年同期增長112%。美國已經超過了巴西,成為歐盟第一大大豆供應國。但這仍然滿足不了美國對歐盟農業市場的胃口。2019年1月7日,在歐盟貿易委員馬姆斯特羅姆訪問華盛頓并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萊特希澤進行多次會面期間,美方再次表示,希望將農業納入美歐零關稅自貿談判的范圍之內。分析認為,美方真正的訴求在于歐盟在美歐談判中全面開放農業市場。此前,在USTR就美歐自貿談判舉行的公開聽證會上,大量美國農業利益群體發聲,要求美國向歐盟施壓,解除保護歐洲農民的進口壁壘,并取消針對美國產品的過度監管措施。不過,這遭到了馬姆斯特羅姆的斷然拒絕,她表示,美歐貿易談判可以談包括汽車在內的工業制成品,但是談農業堅決不行。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表示,國際貿易本身就是國際分工,是要互惠互利的,雙方均需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在交易中獲取利潤,沒有一方愿做虧本生意,而對于歐盟而言,開放農業市場很難。與此同時,有跡象表明美方已經完成了針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232調查”報告的最新草案版本,但是對于該關稅應當定在什么比率以及是否有其他替代方式,美方并未作出最后決定。目前在該報告最新草案文本中,關于征稅力度問題各方尚未達成一致,有可能在20%~25%之間,同時征稅范圍也會縮小,譬如會針對電動汽車征稅等。按照官方日程,美國商務部需在2019年2月17日之前將該調查報告提交給美國總統特朗普。不過此前美方也數次傳出,由于對目前同歐盟的談判進展緩慢感到失望,特朗普政府幾次想提前釋放該報告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