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2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1.81萬億元,同比下降9.4%。其中,出口9227.6億元,下降16.6%;進口8883億元,下降0.3%。分析指出,春節帶來的基數錯位,以及“搶出口”退潮是2月出口回落的主要原因。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外貿經歷了連續多月的“搶出口”,這透支了相當一部分今年的出口需求。加之今年世界經濟乏力,主要貿易伙伴經濟景氣度不振,今年的中國外貿將面臨較大壓力。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出,春節因素帶來的基數錯位,以及“搶出口”退潮因素的共振是2月出口數據下行的主要原因。他指出,春節前“搶出口”、節后放假往往會帶來年初外貿數據的波動。去年春節在2月16日,今年春節則是在2月5日,外貿企業一般春節前數日開始放假,大部分企業集中在正月十五(2月19日)后開工,由于恢復生產時間有限,導致2月份受春節放假的影響更大。從國際市場看,中國與美國、東盟、日本等貿易伙伴的貿易增速出現明顯回調。前2個月,中美貿易總值為5249.7億元,下降16.1%,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1.6%。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4075.3億元,下降9.9%;自美國進口1174.4億元,下降32.2%;對美貿易順差2900.9億元,擴大3.9%。白明強調,當今全球經濟是高度依存和高度融合的,貿易摩擦對全球產業鏈都會造成沖擊,產生連鎖效應。從產品上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出現了明顯下降。在白明看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回落既有短期內加征關稅的拖累,也有長期因素的影響。從長期看,這種下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國際產業轉移的結果,由于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的提升、東南亞一些國家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一些企業正在從中國遷出,訂單也隨之流失。”白明指出,“從外部看,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經濟增長乏力,外需不振;中國將在中長期面臨來自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雙重擠壓’。從國內看,去年下半年的‘搶出口’透支了相當一部分需求,今年經濟仍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