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在北京的一次記者會上表示,談判代表“夜以繼日地”溝通,為達成協議全力磋商文本。2月底,特朗普宣布他與習近平主席已接近達成一項協議。人們普遍預期,最終細節可能會在3月份美國總統海湖莊園峰會召開前迅速敲定。但事實證明,這比預期的要困難。據了解談判情況的人士透露,出于對確保履行承諾的擔憂,任何確定的協議都可能在4月或更晚些時候達成。知情人士表示,談判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是美國要求的執行機制,以確保中國信守承諾。美國官員的語氣比幾周前更為謹慎。3月8日,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Clete Willems強調,在達成協議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北京官員還向華盛頓方面施加巨大壓力,要求在習近平主席會晤特朗普之前,盡可能多地敲定協議內容。2月,特朗普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峰會在越南突然結束,卻沒有達成協議,人們擔心這種結果可能在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中重演。但特朗普認為自己是在中國做出一些最終讓步的情況下達成協議的,這一點可能在政治上至關重要。美國總統正面臨來自他自己的保守派陣營和國會民主黨內部的對華鷹派人士的壓力,要求他不要接受一項軟弱的協議。同時,盡管美國官員聲稱在工業補貼、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竊取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幾乎沒有確鑿證據表明中國在這方面出現了重大轉變。中國希望至少能取消特朗普政府2018年對2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征收的所有關稅,但似乎還沒有得到萊特希澤將所有關稅全部取消的承諾。盡管如果取消關稅,許多美國企業將松一口氣,但許多高管也認為,這是一個向中國政府施壓、要求其改革的獨特機會,他們不希望看到這一機會被浪費。Brilliant表示,“我們非常認同這樣一種觀點,即主導這些談判的應該是實質內容,而不是政治。任何協議都需要全面、自我維持和持久,如果最終敲定需要更長的時間,那也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