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論壇上表示,中國將開放國內市場,使中國對外投資項目的融資更加透明,并放寬進口和關稅壁壘。根據一份最終公報的草案,七個歐盟國家將在北京舉行的此次會議結束后支持該倡議,盡管歐盟一些最大的成員國對這個基建計劃持保留態度。“一帶一路”倡議已在歐盟內部引發分裂:一部分成員國支持對一個“系統性競爭對手”采取更強硬立場,而意大利、匈牙利和希臘等其他成員國希望與北京方面建立更緊密的政治和投資關系。在歐盟28個成員國中,一半以上已簽署了支持該倡議的雙邊文件。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戴昕昊表示,“歐盟在政治層面上存在這些分歧,而中國已經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力。”“這是歐盟大國必須考慮的問題。”中國承諾放開這一基建計劃、讓更多國際和私營部門融資參與的次日,以倫敦和瑞士為首的西方商業中心也在積極行動起來,參與“一帶一路”項目。德國、法國、西班牙和英國都派出部長級代表參加在北京舉行的這個論壇。但是,突顯該項目敏感性的一個跡象是,在北京的英國駐華大使館在英國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發布一份報告的儀式上禁止媒體在場,該報告談的是英國可以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哪些服務。此前,一些“一帶一路”項目的融資加重了一些國家的債務負擔。但是可持續項目融資的新標準為西方資本向中國投資項目提供資金打開了大門。4月25日,12家國際銀行以及13家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銀行同意了“一帶一路”項目的“綠色”投資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