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進口美國大豆的數量明顯減少。如何保障國內大豆供給,成為相關各方密切關注并要著手應對的問題。中國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主要是大豆。在中美貿易發生摩擦前的2017年,中國國產大豆1455萬噸,進口9554萬噸,進口量創歷史最高紀錄,進口依存度超過87%。其中,來自美國的大豆約為3285.4萬噸,約占進口總量的34%。據相關農業專家介紹,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的主要用途并非給人食用,而是作為飼料和工業用途。對于如何補充從美國進口大豆減少的缺口,該專家表示,中國已經做了一些準備:(1)東北地區大豆增產;(2)增加從巴西、阿根廷,烏克蘭、俄羅斯的大豆進口;(3)從美國本土進口的大豆,也并非直接降為0,依然會有部分進口。此外,消費端可以增加玉米在飼料中的比例等作為替代。綜合以上幾個方面,從美國減少的缺口已經不大。如果還有缺口,可以考慮從澳大利亞等地區直接增加肉類進口。中美貿易戰會推高進口大豆的成本,進而抬高食用油、肉類的價格,對CPI有一定影響。但是在供應總量上,應該不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