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月官方制造業PMI 49.4,低于預期的49.9,較前值的50.1回落,創3個月新低,并為同月歷史最低值。歷史上,中國官方制造業PMI最大值為56.60,出現在2009年12月,最小值為49.00,出現在2016年2月,平均值為51.11。此外,5月中國官方制造業PMI還為同月歷史最低值。中國官方制造業PMI在過去曾經出現與當前相似走勢,跌幅最大的一次,從2010年4月到2010年到7月,連續下跌3個月,下降4.50。從企業規模看,5月,大型企業PMI為50.3%,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仍高于臨界點;中、小型企業PMI為48.8%和47.8%,分別比上月下降0.3和2.0個百分點。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于臨界點。其中,5月,生產指數為51.7%,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仍位于臨界點之上,表明制造業生產繼續保持擴張態勢;新訂單指數為49.8%,比上月下降1.6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之下,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有所回落;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4%,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之下,表明制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降幅有所收窄;從業人員指數為47.0%,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之下,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回落;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9%,比上月上升1.0個百分點,位于臨界點之上,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有所加快。聯訊證券李奇霖團隊分析稱,內外需同步放緩,和4月下旬開始政策調整、貿易沖突升級有關。在終端需求不強的情況下,目前仍處于被動補庫存到主動去庫存的階段。整體來看,官方制造業PMI超預期下滑,意味著前期各類穩增長的舉措,目前效果并不顯著。未來需要在繼續結構性去杠桿的同時,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來穩消費和穩制造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