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對25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他說中國會為此買單。但關稅不是這樣運作的。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并不直接為關稅買單。關稅是對進口商品征稅。美國注冊企業需為其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向美國海關交稅。進口商通常會通過提價把關稅成本轉嫁給客戶——美國制造商和消費者。美國企業高管和分析師稱,美國消費者會通過上漲的價格來支付大部分稅款。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承認“這會導致兩敗俱傷”,而這與美國總統的說法相矛盾。關稅勢將進一步提高。特朗普本月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啟動對剩余3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稅的計劃。其中包括從手機到嬰兒奶嘴等各類商品。這將意味著,將對進口自中國的幾乎所有商品都征收25%的進口稅。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發出警告,稱關稅對美國消費者有負面影響。耐克公司和其余172家制鞋企業已經呼吁特朗普,將鞋類從加征25%關稅的進口商品清單中移除。這些企業警告稱關稅可能使美國消費者每年額外支出70億美元。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和美國零售巨頭梅西百貨亦已警告稱,由于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美國消費者物價料將上漲。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收取進口關稅。該局通常要求進口商在貨物清關的10天期限內支付關稅。根據CBP截至5月1日的數據,美國政府自2018年初以來已經驗估237億美元關稅。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始于10月1日的當前財年的上半年,關稅收入較上年同期猛增89%至347億美元。合法進口至美國的每一樣商品都有關稅代碼。進口商都要先查明其進口商品的關稅與其他稅費,計算應繳納金額并且繳清。CBP會檢查支付的款項,若發現繳納金額不足,美國海關會讓進口商追加補繳。進口商還必須向海關提供付款保函或進口保證金。隨著關稅上升,這些保證的成本也增加,給自中國進口商品的美國企業帶來額外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