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證監會日前批準第一家外資全資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華經營的申請,此舉被認為是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的新舉措,為外資全資進入中國市場打開大門。不過,有金融學者認為,外資全資的進入,可能會對中國金融市場產生一些潛在的風險,但不會造成什么沖擊。未來中國金融市場改革仍面臨各種挑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8月21日核準美國貝萊德基金管理公司(Blackrock Financial Management, Inc.)提出在上海設立“貝萊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貝萊德基金”)的申請,允許這家美國公司獨資在中國經營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基金銷售、私募資產管理等業務。貝萊德基金管理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在過去32年間,貝萊德在全球管理的資產從1988年的10億美元,增長到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總資產達7.32萬億美元。
貝萊德基金是中國履行美中兩國今年1月15日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有關規定,承諾要加大對外開放金融市場,而獲準以獨資的方式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家外國公司。作為落實協議的一部分,中國證監會3月13日下發通知,從4月1日起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貝萊德在中國取消限制當天就遞交了設立資格申請,并在近5個月后獲得批準,成為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第一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根據中國證監會的核準,貝萊德基金的注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貝萊德基金管理公司100%持股。貝萊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勞倫斯·芬克(Larry Fink)今年6月18日在上海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說,盡管疫情大流行后的世界存在不確定性、全球體系脫鉤等擔憂,中國仍然是貝萊德最大的長期投資機遇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