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關系史上第一批商業大米本月即將開始在中國上市銷售。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姜躍春認為,從農產品貿易的恢復來看,這起事件對于今后雙方在經貿領域達成更多的共識,可以說是開辟了一個比較好的先例。按照美國大米協會(USA Rice)的消息,第一批商業大米已經在10月底運抵中國廈門港。在過去20年來,美國大米行業的代表們在政府支持下試圖解決美國大米輸華問題。這批大米是在加利福尼亞州種植的,由ADM大米公司(ADM Rice, Inc.)售出,用于在中國零售。這批大米本月就將出現在中國商店中。姜躍春表示:“中美間的農產品問題實際上是兩國貿易摩擦當中一個很重要的領域,對此中方始終持積極的態度。畢竟中國是人口大國,農產品對外依賴也較大,所以美國一直是中國大米或者農產品的重要來源地。只是由于近來美國在貿易不平衡問題方面采取單方面的強硬不當立場,導致中美貿易出現了嚴重摩擦。”他還指出,當前美國的農產品開始陸續進入中國,貿易活動也在逐漸恢復到過去的正常狀態,應該說對未來兩國繼續深入進行第二階段的貿易談判,具有很好的引領作用。美國農業成了今年受損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在密蘇里大學食品和農業政策研究所不久前發布的報告中,美國農場主的凈收入到今年年底前將減少200億美元。據預計,糧食價格將降低10%,牲口價格將下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