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及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機構對中國刺激消費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分析。彭博咨詢產業專欄作家Anjani Trivedi表示,中國大陸歷經一年來的新冠疫情及金融體系動蕩后,受傷最深的就是消費者。而消費者若是囊中羞澀,或不愿打開錢包,則新的五年計劃將發揮不了效果。沒有消費者支持,經濟復蘇及未來發展目標都將脫軌。新宣布的“十四五規劃”一部分需靠刺激消費者需求來達成。而從眼下看,中國政府所能做的只有促進供給,雖然已有約1.3萬億美元的公共支出來提振經濟,但消費者尚未做好花錢的準備,仍緊抓現金不放。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指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家庭儲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高達37.2%,比過去3年的32.2%高出不少。大部分行業的消費沒有增長,只有汽車等有補貼政策的項目購買旺盛。10月份社會零售額雖有增長,但總額也只略高于疫情期間水平的一半。高盛則表示,大陸家庭消費只占GDP比例的39%,美國則為68%,消費率偏低的主因是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下降,以及城市儲蓄率提高。因此要促進消費,家庭所得須先提高,或民眾覺得家庭財務不成問題,但政府在這方面迄今并未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