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讓“亞洲四小龍”重新洗牌,香港原本作為“亞洲四小龍”(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4個經濟體之首,逐漸落后。疫情期間,以金融、出口、旅游聞名的香港和新加坡顯著跑輸,臺灣及韓國則股匯飆升,充分反映了國際資金的預期。韓國和臺灣以科技作為核心競爭力,三星和臺積電具有全球影響力,且能夠在全球經貿戰中獲益,但新加坡和香港還是在靠虛浮的房地產支撐經濟。三星股價11月累漲17.84%,主因是市場預期DRAM內存價格回升,股價上漲使三星市值升至約3943億美元,成全球市值第十四大公司。臺積電也表現亮眼,市值約4591億美元,為全球第十二大公司。從各國和地區股市來看,韓國年內累升24.29%;臺灣股市也破頂,6日最多漲至14149點,年內累升17.8%。新加坡與香港雖同屬國際級金融中心,但恒生指數和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年內分別仍下跌4.8%和11.88%。貨幣方面,韓元兌美元年內已漲6.86%;新臺幣兌美元漲5.81%,新臺幣年內已升至23年新高,為亞幣最強;新加坡元兌美元也上升1%;但港元因與美元掛鉤而變動不大。目前,香港因缺乏科技龍頭企業在科技戰中失去競爭力,逐漸落后于其他三條“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