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集團(Allianz)旗下貿易信用保險公司裕利安宜(Euler Hermes)最新發布的調查指出,幾乎所有受訪企業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其供應鏈造成干擾,多于一半的受訪者考慮物色新的供應商及搬遷生產地;而中國仍是這些企業在物色新供應時的首選之一。報告稱,中國是企業考慮更改供應商時的三甲之選(占18%) ,這可能顯示出企業對供應鏈持續的意愿,因不少企業在中國已有供應商,因此對它們來說中國仍是具吸引力的選擇。另一個原因是,在不確定性極大的時期和經歷前所未有的沖擊之后,企業繼續尋求提高成本效益,物色新供應商的最普遍理由是“改善邊際利潤”。調查顯示,德國、意大利及英國的企業較法國企業,更愿意把中國列為物色新供應商地點的首選。而在考慮更換供應商時,將中國排在三甲之內的受訪者中,以英國最為積極 (占30%),遠高于美國(12%)、法國(14%)和意大利(18%)。行業方面,汽車企業更傾向于在中國選擇供應商,比例高于IT、科技及電訊行業。裕利安宜亞太區高級經濟師黃黎洋表示,中國仍然為制造業的重要海外基地,有21%的受訪企業表示將中國列為生產基地所在地的前三個國家/地區。她說,“跨國企業將繼續考慮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以滿足中國龐大不斷增加的內需;而當局持續放寬監管限制,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報告稱,亞太區的貿易前景較世界其他地區更為樂觀,主要原因包括:中國經濟自疫情危機后的復蘇較快;幾個出口為主的經濟體在控制疫情方面相對較成功;全球對電子產品的需求激增。裕利安宜預測,2021年中國的出口值將可恢復到疫情前水平,越南、中國臺灣地區、澳洲及韓國的情況也一樣。相反,因經濟重啟步伐較慢及較為依賴旅游業等服務出口,印尼、印度、菲律賓及泰國的出口復蘇將滯后,且不大可能在明年前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