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得較為緩慢。日本銀行(央行)12月14日公布的12月全國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短觀)結果顯示,雖然企業景氣度持續改善,但仍處于低水平。落后于已恢復到新冠疫情之前的美國和中國。背景是代表經濟“基礎實力”的潛在增長率低。日本必須采取提高中長期增長能力的措施。12月的日本全國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中,在景氣判斷指數(DI,從回答景氣度“好”的企業比例中減去回答“差”的企業比例后得出)方面,作為代表性指標的制造業大企業為-10,比9月進行的上次調查改善了17個百分點。連續2個季度增長。起拉動作用的是汽車行業。面向中國和美國的出口在10月均同比增長超20%。尤其是中國的新車銷售到11月連續8個月增長。在日本國內方面,11月的新車銷售雖然同比增長6.8%,但主要是去年消費稅增稅的反彈因素。一家銷售店表示,“進店顧客沒有大幅增加,還沒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日本非制造業大企業的景氣判斷指數為-5,改善了7個百分點。目前家電銷售等實現增長,但旅游刺激政策“Go To Travel”部分停止的不利影響也在顯現。新冠感染的再次擴大也給住宿餐飲服務帶來逆風,非制造業3個月后的景氣判斷指數預計為-6,3個季度以來再次惡化。在零售行業方面,預計各大百貨公司的銷售額到明年春季將同比下滑15~20%。也有人認為“還出現了暫不返鄉的動向,歲末年初的銷售額將增長緩慢”(大型家電量販店)。日本大和證券的巖下真理對今后的預測是“K字型恢復”。外需主導的制造業緩慢恢復,而感染風險較重的非制造業將二次探底,呈現出兩極化走向。與中國、美國等國家相比,日本經濟恢復明顯緩慢。在作為經濟前景指標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方面,日本制造業11月為49.0,低于50的榮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