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在第二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表示,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需要提升消費能力和意愿。劉俏指出,展望2035年,隨著強大國內市場的形成,隨著消費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的發揮,居民消費率將從現在的39%提升到接近60%,其中服務消費在總消費中的占比將從目前的44%提升至60%。劉俏認為,提高居民收入占比,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是當下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之一。他分析道,目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收入分配中居民部門偏低,據光華思想力課題組測算占比約43.3%,美國這一數據約為63%,這導致居民部門在消費方面的潛力意愿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二是分配不公平程度,雖然沒有繼續加劇,但是水平仍比較高。在他看來,未來,需要思考如何提升居民收入分配在國內產出中的占比,以及降低分配的不公平程度。同時,劉俏強調,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解決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問題。光華思想力課題組預測的2035年長期的遠景目標規劃:農業占比僅為3%左右,就業人口降到6%左右。“這意味著未來十幾年時間里,將有超過20%的就業人口完成重新配置,需要配置到高端的制造業或者高端的服務業。”劉俏在發言中談道。他認為,在這部分人群的消費意愿、消費能力是中國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的前置條件。劉俏舉例道,根據光華思想力課題組測算,中國目前城鎮化率在60%左右,到2035年會達到75%甚至80%左右。隨著城鎮化率提升,未來可能將有近4億人尋求在城市住下來。他們去什么地方,住在哪里等問題的解決,需要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思維模式創新、具體改革來促成。“未來5到15年,我們將看到歷史上最大的城鄉協同互動,大面積的勞動力重新配置,這背后金融服務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的相應的建設,將成為中國未來重要的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劉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