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0年下半年,國內集裝箱出現嚴重緊缺,相關企業乃至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都在想辦法增加產量。集裝箱制造企業從8月開始大幅提升產量,開足馬力保供應。然而目前新箱生產仍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各工廠的新箱庫存量遠遠低于往年平均水平,處于歷史最低水平,新增訂單甚至已經排到了2021年第二季度。但目前歷史最高的單月產量依然很難彌補出口集裝箱需求的缺口,而制約產能提升的瓶頸也逐步顯現:上游原材料供應和熟練工人短缺。集裝箱專用鋼材的基價從2020年4月份最低3680元/噸上漲到12月底的5670元/噸,漲幅超過50%;地板價格自8月份以來開始不斷上漲,8月初地板的價格是3500元/立方米,到12月底已經上漲到6000元/立方米,上漲超過70%。與此同時,集裝箱制造企業也面臨著熟練工人流失的問題。目前勞工市場短缺,無法在短時間招募到有造箱工作經驗的工人,而若招募無相關工作經驗的工人,則需要一段時間開展技能培訓,也無法即刻上崗滿足生產需要。提高產能面臨原料和用工帶來的成本壓力,同時也有分析指出,2016~2020年,全球集裝箱運力增長了17.5%;貨量僅增長了10.3%;年均運力供給增幅為4.3%,年均貨運量需求增幅僅為2.6%。也就是說從數據看,市場上的運力供給理論上應該是充分的。一旦全球海運恢復通暢,周轉速度的加快,大幅擴產后,理論上集裝箱行業也將面臨產能過剩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