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一直在推動加強和中國的經濟聯系,最終在2020年底完成了歐盟和中國的投資協議。對默克爾來說,這是為在中國做生意的歐盟公司爭取更好的待遇。但是這給她帶來了一連串的批評。德國馬歇爾基金高級訪問研究員、德中關系觀察者的巴爾金認為,這是默克爾有意而為之。“我認為,人們希望避免第二次冷戰。她顯然決意在中美對抗中扮演一個調和者的角色,以防止孤立或遏制中國,同時試圖將其束縛在遵守規則的全球秩序中。”如果中美之間持續對抗,德國可能會發現自己處于兩難境地:安全上依賴美國,繁榮上依賴中國。“我認為騎墻將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巴爾金說。“德國這樣的國家將會面臨一系列非常困難的選擇。”這是一個可能將由默克爾的繼任者來決定的選擇。默克爾2006年首次訪華時的樂觀情緒早已不復存在。巴爾金說,2009-2011年她如此堅定地擁抱北京,使德國走上了目前的道路。“我認為,默克爾緊緊抱住的是在很多人看來已經過時的對華態度。”盡管這樣的批評越來越多,但是沒有跡象表明,默克爾在其任期的最后幾個月里將會有所改變。“我認為以15年前的考慮來做今天的決策是不明智的,”她在2020年告訴記者。“在我看來,尋求與中國建立良好的戰略關系是正確的,也是重要的。但你不能抱有任何幻想——你必須著眼現實來掂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