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經濟出現蓬勃的發展勢頭,國企希望向全球擴張,拉美地區成了投資的目標。拉丁美洲向來資本短缺,但自然資源豐富,而中國缺的正是原材料。那年,人們看到中國在那里投資高達350億美元,創下新的紀錄。在后來的10年里,中國的投資繼續快速發展,但雙邊關系中呈一邊倒的事態開始變化,走向成熟,而與此同時,人們看到,中國方面產生了憂慮。2020年,中國最大的兩家政策銀行 – 中國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沒有繼續向拉美國家提供新的貸款,這在過去15年里不曾出現過。而多年來,當地經濟一直處在糟糕的狀態。以上結論是美國智庫“美洲對話”與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經過觀察得出,他們的項目專門追蹤研究“人民幣外交”在美國后院所扮演的角色。美聯社的報道指出,中國在拉美的經濟與外交影響力讓美國政治決策者深感不安,在遏止中國崛起的過程中,美方已先輸一局,現在,重任落到拜登政府身上。拜登政府警告,中國在拉美的足跡構成對美國的國家安全。然而,在拉美多個國家,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貿易伙伴,這一背景下,遏制中國談何容易。研究報告指出,由于新冠疫情,美國的影響力持續下降,而中國則向當地國家捐贈價值超過2.15億美元的醫療物資,作為對比,美國國際發展署同美國國務院一道總共提供了1.53億美元的救災物資。在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和秘魯,中國開展疫苗測試并計劃在當地生產疫苗。美聯社認為,減少對拉美的投資反映中國正在從全球撤資,中國國內因應疫情,也需要資金振興經濟。但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更擔心負債方失去償還能力。盡管貸款放慢,但中國對拉美大豆、鐵礦石和其他大宗商品的購買依然強勁,去年的購買量估計高達1360億美元。不僅如此,中國國有能源公司大量從僅剩不多的西方公司手中收購資產。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在拉美兼并和收購的總資產價值高達70億美元,比前一年翻了一倍。這些收購案包括中國三峽集團并購秘魯最大的電力公司。對拉美國家領導人來說,很難抵擋使用中國資金修建基礎設施的魅力:借貸利息很低,同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不同,附帶條件較少,審批程序較快,下次選舉時可以作為成就進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