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芯國際已獲得美國部分供應商的供貨許可。目前14納米及以上的芯片制造逐步解除限制,但10納米以下的芯片制造仍受到美方限制。隨著全球都面臨芯片短缺的問題,中芯國際有望成為半導體制造商最大贏家。雖然按照發展趨勢來看,中芯國際技術遠遠落后于臺積電和三星,但由于當前許多芯片短缺行業,例如汽車等,都不需要最尖端的芯片,所以這可能會促使中芯國際加速加入以滿足市場需求。有分析師指出,中芯國際目前正在從美國的負面影響中喘息。中芯國際在去年12月被美國商務部列入貿易黑名單,隨后對外表示,美國舉措對公司短期內營運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但對10納米及以下芯片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目前最先進的技術為5納米,但中芯國際無法生產此類芯片。目前,中芯國際正在研究28納米以上的技術,雖然目前其正遠遠落后與臺積電等公司正在研究的3納米,但對于消費電子以外的許多行業來說,中芯國際的技術現在已經足夠應付市場需求。但要指出的是,半導體供應鏈和制造過程很復雜,在臺積電、三星和中芯國際制造芯片的同時,他們都需要依靠美國的軟件和機械。如果中芯國際無法使用這些工具,就很難跟得上競爭對手的步伐。如果中芯國際長期被封鎖,當落后的代差在現在的市場優勢消失后,會對中芯國際未來的發展產生重大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