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日前發布題為《發展中東亞創新之必要》的報告指出,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創新對于“發展中東亞”地區的生產力增長和經濟進步至關重要。報告指出,盡管數十年來發展中的東亞各國在經濟增長和減貧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在繼續保持穩定發展方面普遍面臨一系列挑戰:一是生產率提升乏力;二是全球貿易和技術的變化給各國關鍵增長引擎之一——出口導向型制造業帶來沖擊;三是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包括氣候變化在內的其他沖擊,使得各國必須加速轉向新生產方式。報告強調,為保持高水平的經濟增長,東亞各國需轉向創新主導型增長模式。報告顯示,盡管發展中東亞地區覆蓋了多個備受矚目的創新國家,但除中國外,大多數國家的創新水平低于其人均收入水平對應的預期值。雖然各國初步采用了新技術,并且縮小了與發達經濟體的差距,但在技術應用的廣度與強度上依然落后。同時,該地區在創新績效方面存在很大“異質性”,無論國與國之間、國家內部、不同行業及不同企業之間均是如此。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是,服務業創新相比制造業創新更為薄弱。但整體來看,服務業對于東亞地區各經濟體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大多數企業仍與技術前沿相距甚遠,只有小部分企業從事較為尖端的創新活動。報告認為,阻礙發展中東亞地區創新的因素主要包括六點:一是企業缺乏對新技術的了解,創新的投資回報率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二是企業的創新能力包括質量管理工作普遍比較薄弱;三是企業員工大多缺乏開展創新所需要的技能;四是有限的融資選擇限制了企業為創新項目籌資的能力;五是研究機構與私營企業之間的聯系仍很薄弱,缺乏研究機構與企業合作的激勵機制;六是各國的創新政策、制度與企業的能力、需求不匹配。報告建議,為促進創新,各國決策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調整創新政策目標,不僅要支持發明創造,還要促進現有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其次,完善促進創新的關鍵配套措施,如培養學生和工人的創新技能,加強基礎技能等。最后,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提高設計和實施創新政策的制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