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針對互聯網平臺的反壟斷監管可能成為一個熱點。據悉,2021年,全國工商聯擬向全國政協報送《關于加強餐飲外賣平臺反壟斷監管 協調降低傭金的提案》(簡稱《提案》),建議加強對餐飲外賣平臺的監管,降低傭金費率,防止形成行業壟斷。全國工商聯稱,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餐飲企業掙扎在存亡線上。在此情況下,外賣成為重要的現金流量池、救命稻草。但外賣平臺幾家獨大、傭金過高,甚至在競爭激烈的地區要求餐飲企業非此即彼“二選一”,傭金居高不下,使得很多餐飲企業都是“賠本賺吆喝”,已逼近廣大餐飲企業可承受的臨界點。據調查,平臺對不同規模商家的抽擁比例不同,傭金最低的為自配送商家,通常在5%~8%,品牌影響力大的大型連鎖為15%~18%,品牌影響力有限的小型連鎖為18%-20%,餐飲企業常見的夫妻單店傭金和新簽用戶更高,由代理商負責的地區傭金也高于自營地區。而按照經營的“123法則”,房租成本占10%,人力成本占20%,貨物成本30%~40%,平臺抽傭在10%~15%區間才是餐飲企業可以接受的,否則很難實現盈利。雖然平臺偶有傭金返還政策,但返還的傭金并不能提現,而只能繼續在平臺使用,實質是變相地將傭金轉化為餐企的營銷推廣費用。早在2020年5月,有網友曾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留言,投訴“平臺傭金抽成過高,導致實體店經濟很不好做”,“外賣平臺坐地起價,年年提高傭金”等。對此,全國工商聯建議,加快《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的修訂,更加明確互聯網平臺壟斷的構成要件、特征、法律責任等,更有力地規范具有優勢地位的互聯網平臺經營。從當前趨勢看,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認為,國內針對平臺經濟的反壟斷態勢越來越明顯,尤其是針對一些龍頭型的強勢平臺,將會成為今后反壟斷重點“打擊”的對象。對這些互聯網平臺來說,適當調整利益分享機制、兼顧平臺與中小企業的發展,可能是不得不做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