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中國公布“十四五”規劃草案中指出,到2025年通過八個優先領域提升其制造業能力,計劃的重點是稀土和特殊材料、機器人技術、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高端醫療設備和創新技術。此外,還包括醫藥、疫苗、農業機械、造船、航空和高鐵的主要設備以及中國北斗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工業應用。中國政府在草案中表示,必須保持制造業在整體經濟中的份額穩定,增強中國在該領域的競爭優勢。有媒體報道稱,多年前,受歐美方面的影響,中國政府淡化了“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如今,中國重新聚焦于先進制造業,反映出中國政府決心對該行業進行高科技轉型。這將有助于抵消不斷上升的生產成本,增強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并增強中國對美國的競爭力。根據新的規劃,中國將在未來5年內解決關鍵部件、軟件、材料和基礎系統方面的薄弱環節。報告稱,中國將發展“更創新、更安全、附加值更高”的產業價值鏈,幫助提高“高鐵、電氣設備、新能源和造船”方面的競爭力。報告還指出,“價值鏈的關鍵部分”必須留在中國。此外,該草案還預計,新興產業將增加顯著的經濟價值,從2021年到2025年,這些產業將占到中國GDP的17%。中國還會更快推出5G移動網絡,在十四五期間將用戶滲透率提高至56%。在會議期間,中國總理李克強強調了科技創新惠及多個行業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政府的工作報告中23次提到“技術”,高于去年的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