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德國一直是全球專利訴訟的一塊磁鐵,讓蘋果公司、三星電子和Alphabet Inc.旗下谷歌等公司陷入此類官司中?,F在,一個由德國藍籌股公司和包括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在內的外國跨國公司組成的聯盟正推動立法,該立法將削弱德國對尋求維護自身知識產權的企業的吸引力。位于慕尼黑、曼海姆和杜塞爾多夫的幾家德國主要專利法院系統性地對涉及專利訴訟的產品下達禁令或臨時銷售禁令。這使得它們成為對專利持有人具有吸引力的法院。上述立法針對的主要目標是所謂的非執業實體(NPE),這些實體積累了大量專利,它們進行許可,而不是將這些專利用于自己的產品。批評者稱它們是專利流氓(patent troll)。擬議的規定旨在使原告更難贏得禁令。這項計劃讓通常團結一致的德國商界產生了分歧,該國一些最大的專利使用者與最大的專利持有者產生了對立。大眾汽車、SAP SE、德國電信等公司都支持這項法案。拜耳公司、西門子公司和巴斯夫公司已聯手反對。外國公司也加入了這場斗爭。蘋果公司、三星、英偉達和微軟等公司都加入了一個歐洲游說團體,正在大力促成這項措施。另一邊是3M公司、松下電器產業公司、愛立信和諾基亞等公司,這些公司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專利??鐕窘洺@闷浔椴既虻淖庸荆瑢⒃V訟案轉向世界各地對其有利的法院。專利訴訟律師表示,能否獲得禁令可能是專利持有者選擇訴訟司法管轄權時重點關注的問題。獨立知識產權分析師米勒表示:“在德國的法律傳統中,如果你在做不應該做的事情,那么首先你必須停下來。補救是后話。”在美國,隨著法律的調整和最高法院的一系列裁決,這種禁令更難獲得。特別是原告是NPE時。在美國之外,出現了其它對專利持有人友好的訴訟地點,包括中國、土耳其和俄羅斯,這些國家都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