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稱,數字人民幣與人民幣國際化之間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憑借著法償性、更高的安全性以及規模化后更低的成本,數字人民幣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中是有幫助的。他指出,目前數字人民幣定位于小額支付的零售領域,下一步需要轉化成批發型的數字貨幣才更有可能參與未來的國際貨幣競爭,而這個前提是中國資本項目等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雙向投資的流通。“現在的數字人民幣主要還是在零售領域,在小的一些支付,我們在想著人民幣跨境的貿易和投資的結算,其實更重要的是一些批發的領域,所以還有下一步需要做的。”黃益平稱。他進一步指出,在國際上,數字貨幣的發行和發展有可能改變國際貨幣體系,支付領域的競爭進一步加劇,比如現在國際貨幣以美元為主,將來如果出現一種更安全、更便捷、更好的貨幣,用于國際間跨境貿易和投資支付,可能會對美元造成新的壓力。“但即使這樣的一個潛在競爭,對我們也是有益的,”他稱,在數字貨幣方面,“我們現在的優勢就是比其他國家走的更遠一些,但說實話,我們能不能參與競爭,還有很多門檻要跨過去。”他指出,門檻之一就是,數字人民幣可以跨國界,但能不能在國外發揮作用,取決于人民幣有沒有被國際化,貨幣的三大功能中,“支付可以幫助我們往外走,但是不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工具?”他認為,現在定位于零售型的數字貨幣未來要轉化成批發型的央行數字貨幣,才更有可能參與國際競爭,因此包括資本項目開放等一系列政策的開放就更為重要。“資本項目要放開,資本市場雙向投資要流通起來,同時我們一系列的制度要讓海外愿意持有人民幣,不管是紙版的還是電子版的,他都有信心長期持有的,這就意味著我們還是有很多工作要做。”黃益平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