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位于遠東貿易航路要沖,且地處正在迅速發展的亞太區中心,所以港口一直是促進香港發展與繁榮的要素。中國內地經濟的飛速發展產生龐大的貿易需求也曾為香港的航運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珠三角制造業的崛起,更是推動了香港物流業進入發展的高峰,從1987年至2004年,香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但隨著內地特別是鄰近地區航運業的快速發展,香港港口的排名開始不斷下跌。2005年將全球最大集裝箱港的地位讓給了新加坡,2007年將第二大港的地位讓給了上海,2013年又被深圳奪取了第三名,2015年則將第四名的位置讓給了寧波,2017年跌出了前五。根據2020年的數據,香港集裝箱吞吐量的全球排名已經跌到了第九位,國內的廣州港、青島港和天津港都已實現對其超越,全國排名也僅位列第7。從近年來看,深圳港、廣州港在政府的大力推動建設下逐漸地崛起,兩地更貼近內陸經濟腹地,對接更加順暢的優勢,正在削弱香港海運中轉站的作用,分流已成為必然趨勢。從各項成本來看,香港相比鄰近的內地港口也并不占優,比如裝卸成本高于內地,人力資源,土地成本等方面更加高昂。香港的港口競爭力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最近兩年香港運量的下滑,業內專家指出,這是疫情、中美貿易戰和周邊港口競爭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中美貿易戰的沖擊首當其沖。香港作為中美貿易的中轉地,以往從美國進口的貨物大多數都是通過香港地區轉口進入大陸,香港海運可以說是中美貿易戰最大的“受害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