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各國正處于對疫苗互認的博弈之中。迄今,世界衛生組織(WHO)批準進入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有6種,分別是:輝瑞/BioNTech、牛津/阿斯利康、莫德納、強生、中國的國藥、科興疫苗等。不過,盡管6種疫苗經過了WHO認可,但歐美國家與中國之間并未互認疫苗。據悉,中國政府正計劃在7月前批準德國BioNTech公司開發的疫苗(中國復星集團曾投資參與了該疫苗的研發)。與歐美研發的一些競品相比,中國的幾款疫苗保護效力相對較低。中國在疫情之下的入境限制還會持續至少一年,但對于接種中國疫苗的人則有可能放行。有研究人員指出,歐美國家與中國在疫苗認證上互不認可,除了專業標準與技術因素之外,多少帶有一些地緣政治因素,這是“疫苗戰爭”的延續。這種在疫苗認可上相互分隔的局面,將會影響到未來世界在疫后的重新開放。不過,美歐國家與中國在疫苗認證上如果都不讓步,就會變成睚眥相向了。實際上,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可以有比美國和歐洲更大的格局,以科學原則來對待疫苗認定,凡是WHO認定的疫苗,中國都可以接受。只要完整接種過經WHO批準疫苗的人,都能夠在中國出入境。中國基于科學態度首先“放松”疫苗認可,也有助于推動全球認可中國的疫苗。要指出的是,認可其他國家疫苗與本國接種何種疫苗,這是兩回事,有不小的政策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