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高官在亞太區域上動作非常頻繁。8月2日起,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一連5天和東南亞國家召開視頻會議。7月30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副總統哈里斯將在8月訪問新加坡和越南。早前,布林肯已經訪問過印度,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則于上周訪問了新加坡、菲律賓、越南。中山大學 “一帶一路”研究院、中山大學南海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馮雷認為,美方舉動表明拜登新政府重視美菲同盟關系等雙邊關系。美方希望在南海‘攪局’,制造緊張,升級沖突。而且在此輪美國布局東南亞中,防務與經貿也是美國此輪布局東南亞的重點事宜。在奧斯汀7月27日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晤時,雙方重申了兩國牢固的雙邊及防務關系;奧斯汀7月29日訪問越南期間,美越雙方則同意“加強海上執法能力”,并在新冠援助、自然災害救援等非傳統安全事務上展開合作;7月30日,奧斯汀對杜特爾特決定恢復《訪問部隊協議》的決定表示感謝。在防務之外,奧斯汀的行程還包括了經貿合作和應對氣候危機的議程,而這也將是哈里斯訪問越南和新加坡的主要議題。7月29日,越南總理范明政與奧斯汀會晤時便強調,越美經貿合作發展余地仍較大,建議雙方未來時間繼續保持密切配合。此前,在美國現任總統拜登上臺后,美方已將越南從貨幣操縱國名單中移除。盡管菲律賓、新加坡、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與美國在防務上有許多合作,但東南亞國家均與中國保持密切的經貿往來,也不希望“選邊站”。2020年,東盟已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貿易額達4.74萬億元人民幣。泰國國立政法大學東盟研究中心主任布拉帕特(Prapat Thepchatree)撰文指出,應對美方施加的壓力,東盟需要保持團結,來避免陷入大國競爭“選邊站”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