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對于當前中國經濟中的一些跡象表示了擔憂。羅奇表示,企業和消費者的信心是一切經濟的關鍵支撐。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政府在指導市場、企業和消費者方面發揮了更積極的作用。但是,跟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經濟仍然需要一個信任的基礎——包括相信領導層的優先事項會一以貫之、采取透明治理和明智監管,才能蓬勃發展。而現代中國還缺乏這種信任基礎,這向來是中國邁向消費主義的障礙。羅奇指出,他經常提出要關注由恐懼驅動的過度預防性儲蓄,是因為他一直認為這是中國經濟轉為消費者主導型的主要障礙。中國家庭消費在整體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仍不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0%,而這一份額也是迄今為止,所有主要經濟體中最低的。羅奇認為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在于中國還沒有創造出一種信心文化,使其廣大民眾為儲蓄和消費模式的轉型做好準備。尤其是當局最近針對科技行業的舉措,可能是一個轉折點。不信任情緒正悄悄在商界蔓延,因為政府對科技企業的監管走向,是與它們在激烈競爭環境中成長壯大所需的創造力、能量和艱苦努力是背道而馳的。羅奇強調,沒有企業家的創業激情,中國新經濟的創造力將被耗盡,而打造自主創新前景的愿望也將淪為鏡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