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東亞問題專家湯姆·福迪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尋求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將眾多國家和地區聯通起來,以實現共同發展。中方倡議廣受歡迎,是由于中國對相關投資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推進項目時,中國可以協調相關企業或金融機構參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德科·范德克利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項目為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就業、出口、稅收和技術。“簡而言之,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給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了真正的利益,促進了經貿往來。中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得到促進。”西班牙《起義報》網站刊文說,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有關國家切實提升了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促進可持續發展,還加強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和聯系。“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成果令人鼓舞。”美國《新聞周刊》文章將“一帶一路”稱為“最成功和最有影響力的經濟項目之一”。斯里蘭卡“一帶一路”組織聯合創始人瑪雅·瑪筑仁和亞西魯·拉納拉賈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共建“一帶一路”以合作共贏的方式,促進共同發展和繁榮,并以和平和友誼的方式,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促進全面交流。牙買加《集錦報》刊文說,通過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牙買加的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得到了現代化改造。相關貸款優惠多,對民眾有利。法國“國際報刊”網站日前刊文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打造共同發展道路,受到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歡迎。德國《杜伊斯堡周報》網站指出,杜伊斯堡是共建“一帶一路”在德國的重要交通節點,杜伊斯堡通過中歐班列與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聯系起來,這為杜伊斯堡市及該市所在的北威州帶來巨大發展機遇。《德國交通報》網站刊文說,國際鐵路聯盟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歐中之間的鐵路貨運量在過去5年內增長5倍,且這種強勁發展勢頭還在持續。美國《外交官亞太時事》雜志網站刊登評論文章說:“中國從未通過共建‘一帶一路’,開展所謂的‘債務陷阱外交’。”文章指出,各國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提高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互聯互通,激發了經濟活力。蘭德公司研究報告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水平提升,貿易往來更加繁榮,工業化進程加速,“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好處顯而易見”。法國國際關系和歐洲地緣政治學者亨利·格羅蘇夫爾撰文指出,歐中之間鐵路運輸的發展值得關注。文章同時指出:“在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受到沖擊的當下,共建‘一帶一路’有利于各方攜手應對更加復雜的全球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