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中美兩國的脫鉤正在加速。8月在紐約市場,中國企業新股上市為零。原因是美國當局要求進一步披露信息。中國也在9月2日提出新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等措施,推動企業在本土和香港進行融資。如果脫鉤導致投資者保護規則出現背離,投資風險有可能提高。美國調查公司Dealogic統計顯示,7月中國企業赴美IPO件數僅為1件。1~6月融資額和件數按上半年計算均創出歷史新高,但最近踩下急剎車。截至7月上旬,至少有約50家正推進上市籌備工作,但并未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批準。SEC要求中國企業增加招股說明書中記載的風險信息。現有的上市企業也將承受壓力。SEC將根據美國國會2020年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推進上市規定的修改。中國企業一直拒絕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審計體制的檢查,但今后如果持續拒絕,最快將于2024年被摘牌。中美兩國的證券當局為了解決審計問題,斷斷續續展開磋商。在中國證監會8月20日召開的會議上,主席易會滿表示將創造條件推動中美審計監管合作。中國已開始加強本國資本市場。新設北京證券交易所將降低上市審計的門檻,擴大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中國還正在推動與大型機構投資者具有深厚關系的美資證券在中國擴大業務,構建讓中國企業容易籌集海外資金的環境。世界的大型機構投資者無法將世界第2大經濟體中國從資金的投資對象中剔除。投資資產總額排在美國第2位的公共養老金——加州教師退休金基金在2020年的前10大持股中加入了中國兩大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