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亞聯邦國庫部長喬什·弗萊登伯格表示,澳大利亞必須實現經濟多元化,以減少對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的依賴。同時,他警告企業為堪培拉與北京之間出現新一輪緊張關系做好準備。自從2017年以來,澳中兩國政府之間的關系不斷惡化。弗萊登伯格部長建議企業應著眼于中國以外的新的市場,其中包括近期和澳大利亞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印度。弗萊登伯格稱:“企業應該始終尋求市場的多樣化,而不是過度依賴任何一個國家。本質上采取‘中國+’戰略。”根據聯邦國庫部長弗萊登伯格公布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受到打擊的貿易產業正在尋求替代市場,將產品出口至其它目的地,尤其是在大宗商品方面。他舉例稱,受中國打擊的澳大利亞產品的對華出口總額在截至6月份的一年中下降了約54億澳元,但這些商品向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額卻在同一時期增加了44億澳元。“原本會流向中國的澳大利亞煤炭,在其他市場找到了買家,包括印度、韓國和臺灣。”弗萊等伯格稱。他還稱,在過去一年中,澳大利亞對中國的煤炭出口減少了約3000萬噸,但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煤炭出口卻增加了約2800萬噸;而大麥找到了沙特阿拉伯等新市場,葡萄酒生產商則轉向英國、新加坡、德國和韓國等。關于與美中的關系,澳大利亞智庫中國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姜云分析稱,澳大利亞希望美國進入亞太地區,以“平衡”中國的崛起力量。相比之下,悉尼科技大學中國研究學副教授馮崇義強調,澳、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關系與三個國家背后的“價值觀”息息相關。他認為,盡管澳大利亞沒有被動地跟隨美國的步伐,但在“美國的反華棋局”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有研究人員認為,從長遠角度來講,澳中關系一定能走出目前的低谷,但“在變好之前,可能還要進一步變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