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致力于提高第六代通信網絡(6G)的技術能力,預計將于2030年投入商業運營。從6G專利申請量上來看,中國以40.3%的占比居首。中國的6G研究曾因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對華為的制裁而有所放緩,但中國的國企和大學保持了競爭力。日經新聞與東京研究公司Cyber Creative Institute合作,調查了9項核心6G技術的約2萬項專利申請,包括通信、量子技術、基站和人工智能。專利申請量越多的國家/地區往往在先進技術方面領先,從而在行業標準方面有更大的發言權。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以40.3%的6G專利申請量高居榜首,美國以35.2%的占比緊隨其后,第三名是日本(9.9%),其次是歐洲(8.9%)和韓國(4.2%)。從廠商/單位的申請量排名來看,華為的6G專利申請量最多,國家電網、中國航天等中國國企也是6G大型專利持有者。同時,中國的專利申請大多與移動基礎設施技術有關。在6G時代,將需要能夠實現空中覆蓋的衛星等設施,以及用于更寬無線電頻段的地面基站。美國方面,包括谷歌和蘋果在內的“Next G Alliance”發表了6G時代展望,聯邦政府也允許免費測試無線電波。隨著6G的推出,通信將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相結合。其他擁有6G相關專利的美國企業還包括IBM和微軟。日本方面,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在城市地區的光通信、移動基礎設施網絡以及緩解數據擁塞和延遲的技術方面擁有多項專利。另外,日經指出,中國和美國并不是唯一爭奪6G霸權的國家。歐洲的愛立信和芬蘭奧盧大學此前已發表了6G白皮書,歐盟在推動標準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韓國的三星電子和LG電子也已經建立了6G開發中心,政府正在資助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