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雖已成為亞洲領先的金融中心之一,但在過去10年里其IPO數量有所下降,且未能吸引到大規模的首次公開發行(IPO)。Refinitiv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為止,截至9月16日,只有3家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融資2.39億美元。這比去年同期的一半還少,是6年來的最低值。相比之下,馬來西亞證交所籌集的資金為5.31億美元,印尼和菲律賓證交所各吸引了23億美元,泰國證交所則超過了35億美元。隨著東南亞科技交易的蓬勃發展,新加坡正尋求吸引更多關注。于是,新加坡與淡馬錫在9月17日聯合推出新基金,以支持初創企業在新加坡交易所IPO。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新交所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成為地區科技企業上市中心。近年來,一些大公司卻選擇在其他地方上市。例如,總部位于新加坡的游戲和電子商務公司冬海集團于2017年在美國上市,目前估值為1820億美元;東南亞的叫車和快遞公司Grab也通過一家空白支票公司在美國上市,而游戲公司雷蛇也于2017年在中國香港上市。不過,格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羅博森·李仍然表示,新加坡市場有潛力通過更好地組織和協調,來吸引獨角獸和高科技全球企業。然而,新加坡作為城邦經濟體到底能夠承載多大能力,吸引更多的初創企業來新交所上市,是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