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在其最新的《大宗商品市場展望》中預測,能源價格繼2021年大漲逾80%后,2022年預計將繼續小幅上漲,將給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通脹帶來巨大的近期風險。世行預測,能源價格將在2022年下半年開始下降,并且隨著供應制約的緩解,農業、金屬等非能源商品的價格預計也將下滑。這些商品2021年均大幅上漲。世界銀行下屬的發展前景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暨主管Ayhan Kose表示:“能源價格大漲給全球通脹帶來巨大的近期風險,如果持續下去,可能也會壓制能源進口國的經濟增長,大宗商品的急劇反彈看來比此前預測的更強勁。許多國家正在從去年全球性的衰退中復蘇之際,近期物價的波動可能給他們的政策選擇增加難度。”世行稱,天然氣和煤炭價格在供應制約和電力需求反彈的拉動下創下紀錄高點,不過2022年隨著需求減弱以及供應增加,價格料將回落。世行警告,鑒于當前庫存水準偏低且供應瓶頸問題依然持續,短期內價格有可能進一步飆升。其他風險因素包括極端天氣情況、疫情復蘇不均衡、可能爆發更多疫情,以及供應鏈中斷和環境政策。報告還指出,食品價格上漲也在推升食品價格通脹,并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引發對食品安全的質疑。該行預測,得益于需求增加,2022年原油價格將從2021年的70美元/桶升至74美元/桶,然后到2023年回落至65美元/桶。以原油替代天然氣,對需求前景構成主要上行風險,盡管能源價格上漲可能開始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壓力。世行預測,金屬價格在2021年暴漲48%后,世行警告,氣候變化導致的天氣模式變化,也給能源市場帶來越來越大的風險,有可能影響供需。世行表示,農產品價格在今年跳漲22%后,預計明年將小幅下跌。世行還表示,藉由加速開發可再生能源和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各國可從中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