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于11月1日生效,此前也頒布一系列新規,旨在加強政府對于國內外組織如何收集和輸出中國數據的掌控。隨著中國頒布實施新的數據法規,一些在中國水域內的船舶從航運追蹤系統中消失,使緩解供應瓶頸的努力受挫。消息人士并稱,雖然法規中沒有關于運輸數據的具體規定,但中國一些供應商已停止向外國公司提供信息。這些數據非常重要,可用于提供船貨數量的信息,并通過預測擁堵情況幫助優化物流,從而使公司能夠對航運路線作出關鍵決策。據悉,目前全球頂級的船舶跟蹤和海事情報提供商MarineTraffic和許多外國公司一樣,面對來自中國重要航運定位數據的空白。MarineTraffic的自動識別系統(AIS)網絡團隊負責人Anastassis Touros表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將對全球航運能見度產生很大影響,世界各地的供應鏈已經面臨巨大問題?!盇IS提供船只的定位信息。其他船只、港口以及包括銀行及貿易商在內的許多其他組織都會使用AIS進行檢索和救援行動。有知情人士稱,最近幾天地面AIS數據的下降幅度高達45%。首席貿易分析師Charlotte Cook亦表示,中國是煤炭和鐵礦石的主要進口國,也是全球主要集裝箱出口國之一,定位數據減少可能對海運供應鏈的可見度造成重大挑戰。據市場情報和估價提供商VesselsValue估計,從10月28日到11月15日,中國所有水域的地面航運數據減少了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