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芯片生產的投資正在增加。不過,全球其他地區的半導體支出也顯現出上升態勢。三星電子計劃斥資170億美元在得克薩斯州建一個芯片工廠,預計將生產對5G蜂窩網絡、自動駕駛汽車和人工智能至關重要的高端半導體。此前,英特爾公司、臺積電和德州儀器公司也在美國本土下了重注。這些新工廠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投入運營。但上述投資有望夯實美國在先進制程芯片制造領域的生產地位。芯片荒不僅導致全球企業陷入困境,還令全球各國政府進一步呼吁擴大日常使用設備所需的微小科技零部件的本地生產。零部件短缺已經影響到從汽車生產到一些消費品供應等方方面面,令政界人士、尤其是美國和歐洲的政界人士更加賭定要減少對亞洲供應商的依賴。這引發了一場創紀錄的芯片投資熱潮,并推動各國政府提供財政激勵以確保這些新工廠能在本國安家落戶。據半導體產業協會和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的數據,在規模4640億美元的半導體行業中,總部位于美國的公司占據半壁江山。但在高通公司和英偉達等設計芯片、自身卻不生產零部件的大公司中,很多公司選擇將生產工作外包。而此類外包業務往往是在海外完成。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數據,全球約四分之三的半導體產能集中在亞洲的四個地區:中國臺灣、韓國、中國大陸和日本。美國僅占13%。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Inc.的數據.,全球芯片制造商今年的資本支出預計合計將達到1460億美元,比新冠疫情暴發前的水平高出約50%,是五年前水平的兩倍。近年來,隨著美國公司及其中國關聯公司加大對中國半導體公司的投資,該行業的私人投資也與日俱增。韓國通過稅收減免、低利率和其他投資已向芯片業提供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支持,目標是到2030年使芯片年出口額增加一倍,達到2000億美元。文在寅政府此前承諾減少法規限制,并要求地方政府在未來10年確保充足的水供應。水是芯片制造的一個關鍵資源。日本經濟產業省今年早些時候表示,可能需要投資多達1萬億日圓(約合86億美元)來減少日本對外國產芯片的依賴。日本新任首相岸田文雄誓言重振日本半導體產業,并在內閣中設立了一個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的新職位。就目前而言,美國的投資增長更傾向于支持品質,而不是數量。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的數據顯示,到2027年,預計美國將擁有全球最尖端、電路線寬不超過10納米芯片約24%的產能。這將高于目前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