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銀行瑞銀發表報告稱,相信2022年碳交易將成為工業板塊實行困難脫碳過程的重要市場工具,預期更高的碳價對企業盈利的影響將會擴大,而碳亦可能發展成為市場規模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770億美元)的另類投資,并產生更多碳相關的金融產品。去年7月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以占到總碳排放量四成的電力行業先行。瑞銀報告稱,2022年碳交易將是更重要的脫碳市場工具。報告預測,中國未來幾年的碳價可能超過200元人民幣/噸,目前約在40-50元人民幣/噸的水平。報告稱,基于現時碳價50元人民幣/噸以及95%的免費碳信用額度,其模型顯示碳交易可能對該行追蹤的企業的盈利有-45%至+10%的影響,相對其2018年估計為-12%至+8%。該行預測的四種情景列出了中國發展碳交易市場的潛在路徑,基于其認為的兩項主要波動因素--碳價格和符合該計劃的行業數量。在最樂觀的情景下,受益于碳交易的企業凈利增幅可能高至40%。報告稱,基于初步計算估計中國的碳交易市場總規模可能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與歐盟排放交易體系相類似,報告預期中國大部分的碳交易量,將由未來幾年形成的碳期貨市場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