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推高的基數、反復的疫情以及外需增長乏力等因素下,2022年的中國外貿面臨更繁雜的考驗,在利空與利好交錯下,有“破”也有“立”。由于發達經濟體和低收入國家復蘇的差異,全球供應鏈瓶頸難題緩解仍艱難,世界經濟循環受阻,加之全球港口持續擁堵與缺芯、缺柜、缺工等問題的持續,此前支撐中國外貿強勁的一次性因素漸消退,中國官方對2022年外貿走勢的態度更為審慎。盡管市場人士對未來人民幣走向存有分歧,但總體預期目標幅度都不大,料對外貿構成的沖擊不會太大。麥格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稱:“中國出口的韌性在2022年可能還會持續,只是相較于2021年會弱一些,不會如此超預期的強勁”,預計中國2022年出口增速將放緩至6%。畢馬威在報告中指出,2022年新興市場經濟體產能修復較慢,對中國制造業出口形成一定替代需求;同時,隨著發達經濟體消費復蘇由商品轉向服務業,疊加高基數的影響,預計中國出口增速將放緩,但整體依然將保持在較高水平。摩根士丹利分析,考慮到全球資本支出正處于上行周期,特別是強勁的補庫存需求,中國的出口勢頭有望保持強勁;不過隨著其他地區供應鏈進一步復蘇,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市場份額可能會下降。在國內需求復蘇的支持下,該行預計實際進口增長可能保持在4%的穩定水平。